增供给补短板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保险,连接各行各业、关系国计民生,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险业总资产超40万亿元,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4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52%;累计提供科技风险保障超10万亿元……“十四五”期间,保险业经济“减震器”、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凸显。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表示,“十四五”期间,保险业围绕“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实现了新跨越。一方面,通过资产端和负债端的两端发力,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更上新台阶。另一方面,聚焦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巨灾保险等三个维度,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取得新突破。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十四五”期间,从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到薄弱环节,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保险为实体经济的方方面面提供着风险保障。
服务科技创新。中国人保构建涵盖13个大类200余款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科技保险产品体系,集成电路共保体成立以来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4万亿元;人寿财险开发“三首”类、知识产权类、生命科学类、航天类及高新技术企业类保险等200余款科技保险产品;平安产险累计为长征八号遥感卫星、国产大飞机C919等超1800个国家和地方型项目提供超3000亿元保障……“十四五”期间,保险业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首台套、首批次保险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推动绿色转型。太保产险聚焦绿色能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碳市场等重点领域,累计首创产品34个,碳普惠平台覆盖超300个城市,平台用户超45万;英大财险创新开发电网设备延保保险等特色产品,“十四五”期间,累计为电网提供保险保障金额超50万亿元。
保障粮食安全。2025年上半年,人寿财险承保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面积超6500万亩,提供各类风险保障超585亿元;2024年中国人保为5542万户次农户提供农业风险保障2.1万亿元,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承保面积3.2亿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何小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保险产品种类极大丰富,已深度渗透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驾车出行、旅游休闲,还是家庭投资、养老规划、健康护理,还是网上购物、贷款担保,或是企业分散风险,保险都像“盐溶于水”般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加强。“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惠及面稳步扩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推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人寿寿险参与承办20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70多个长期护理保险项目和140多个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项目;人保财险开发“骑手保”“安业保”等特色产品;平安人寿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85个城市;新华保险承办55个“惠民保”项目,覆盖人群超百万;截至2025年9月,泰康养老社区已全国布局37个城市46个项目,服务超1.8万位老人……“十四五”期间,大病保险服务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8亿人,5年来商业健康险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8万亿元经济补偿。
助力提升灾害保障水平。太保产险建设集成11类灾因的全国灾害风险地图,构建立体协同应灾模式;平安产险依托“鹰眼系统”构建数字化风险预警网络;人寿财险在四川上线“智慧农业风险防控系统”,实现农田风险“全天候感知、全维度预警”。“十四五”期间,保险业针对洪涝灾害、台风地震等累计赔付超过1500亿元。
为更好应对重大灾害,自2024年起,巨灾保险已实现我国常见自然灾害全覆盖和最低保障金额翻倍。人保财险在河北落地全国首单多灾因、多年期、多层次的综合巨灾保险,将地方性巨灾保险开办至20个省118个地市。2024年,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为全国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了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中央财经大学国家风险治理与保险服务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晓林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保险业根据各群体、区域的风险观、风险分层与风险视差所形成的对风险保障的异质性需求,以老病灾贫风险保障为核心,形成了全方位的保险保障服务体系,并有效调节着全社会的应险资源适配,使应险资源配置得以优化。
说明:
本文来自网络媒体
纠错:2438514686@qq.com